梅州
Meizhou
叮~你有一份
来自梅州的邀请函
请注意查收!
这里是叶帅故里
是文化之乡、足球之乡
华侨之乡、长寿之乡……
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繁衍地
世界客都,中国梅州!
梅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
这里山水秀丽、生态优美
梅州崇文重教,历史悠久
人文名胜众多,文化渊源流长
这一期,星球君和大家一起去看看
梅州有哪些
值得一去的非遗体验点呢?
01
\梅州客家山歌/
打卡地点:梅州客家山歌传习所
打卡理由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梅州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主要流传于广东省东北部客家地区并流播到海外梅州籍客家人聚居地。
梅州客家山歌于宋、明期间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传播繁衍,是中原文化与梅州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歌词诗味很浓,类似竹枝词,有“国风”和“吴歌”的余韵。
梅州客家山歌有腔调近百种,音调高扬绵长,平稳流畅,起伏不大;音区较高,音域较窄;级进较多,跳进较少;节奏自由,节拍多样,常有多种节拍混合而歌。
梅州客家山歌有数万首歌词流传于民间,内容包括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礼俗歌、情歌、其他生活歌和儿歌等,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以情歌的数量最多,内容最精彩,文学价值也最高。
02
\下坝迎灯/
打卡地点:梅州市五华县下坝村元宵节
打卡理由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下坝迎灯闹元宵,相传起源于明成化年间。当地周姓七世祖周瑄公带领村民填坑筑陂,凿山引水,历时三年修建了引水圳,并教会人们制作彩灯售卖以筹集资金。引水圳竣工后,当地人组织迎灯闹元宵活动,以牢记周瑄公功德,并寓意将“灯”(客家话“灯”通“丁”)迎回来,祈求人丁兴旺。
经过数百年传承发展,下坝迎灯的形式与内容愈加丰富。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下午,人们聚集在周瑄公祖屋,由族中长者主持进行“三献礼”,过程包括洗礼、跪拜、三次献礼、宣读祭文、升灯等环节。晚上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村民们载歌载舞进行民间文艺表演。八点整,迎灯开始,全村老少盛装聚集,有的手擎龙珠灯、白鹤灯、鸡公灯、鲤鱼灯、虾公灯、十二生肖灯等各种花灯,有的模仿各种人物扮相,组成三十多支巡游队伍龙狮起舞、锣鼓开道、爆竹齐鸣,沿下坝堤经观礼台,转入大新街、米行街、老街等街道和村道,到达周瑄公祖屋祭拜,点亮花灯,最后再经观礼台返回各村寨,沿途的各家各户烟花爆竹齐鸣迎接花灯,拿油灯接花灯火种,此谓“接灯(丁)”,整个迎灯过程来回行程十多公里,历时三个多小时。
03
\梅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
打卡地点: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
打卡理由
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是梅州传统的民间酿造技艺。这种“娘酒”在古梅州城区几乎家家户户年长妇女都会酿制。一般在冬季酿造。客家人认为冬至那天的水味道最佳,酿出的酒质量最好,保存时间最长,所以冬至那天家家都要酿冬至酒。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客家娘酒酿造技艺:先将糯米浸透(分白糯或黑糯),将糯米反复淘洗干净,用井水泡上一天一夜,放在竹筛上晾干水,把木制饭甑放入锅中,将锅里的水煮开,慢慢将湿米倒入饭甑铺平,在米中戳几个洞,盖上干净的布、盖上甑盖,再加盖大锅盖,用条布围实蒸熟。饭熟后铲出,铺在簸箕上放凉(如是冬天则可留下余温),掺入适量磨碎的酒饼(酒药)与米饭搅匀,冷却后放入酒缸或酒罂,并在中央挖个小坑洞,密封,外盖棉被等物(冷天)保温发酵。
数天后,小坑洞里就会有酒液涌出来,叫做“酒娘”。“酒娘”没有兑水就叫“娘酒”,味道醇香。兑水后就叫“水酒”或者“黄酒”,味较淡。“娘酒”以陶瓮装酒(忌用装过咸菜等有异味的瓮),用稻草、锯木屑等炙烧即“炙酒”,直至酒沸腾叫“老酒”,颜色更深一些。没有炙过的称为“娘酒子”,味甜但容易变酸。
做酒时一定要非常小心,如果过年酒制作失败(俗称“倒缸”)那是非常倒霉的事情。所以酒缸一定要清洗干净,忌有脏物。酒缸清洗后,再用白酒洗一洗。酒饭蒸好后要先盛上一碗供奉灶神、家神,然后才拌粕装入缸内。装入缸后,上面还要放一把菜刀或柴刀,放一把用红纸包扎好的“苏茅艾叶”以避邪,保证酿酒成功。待“酒娘”涌出后可根据各人喜好,加入“湢酒”(客家人称白酒为“湢酒”),增加酿酒量,并使“酒娘”保存更久。
04
\三及第制作技艺
(蕉岭三及第)/
打卡地点:梅州市蕉岭县
打卡理由
三及第是蕉岭县等客家地区最具有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是客家群众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充分利用本地的菜肴资源,而创造形成的佳肴。所谓“三及第”是过去科举取士连中秀才、举人、进士,也称为“三连及第”,是旧时读书人的莫大功名。相传,蕉岭三及第起源于广州的三及第粥,并改及第粥的肉圆、牛肝、猪粉肠等食材为瘦肉、猪肝和猪粉肠,并改粥为汤,从而形成了客家人特有的美食。
蕉岭三及第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猪肝、瘦肉、猪粉肠等,其他辅料可根据口味调整。其调制方法:将猪肝、瘦肉切成薄片,猪粉肠刮净,肠内异物洗净,切成段,把切好瘦肉拌入薯粉及红粬。起镬放入汤水,加咸菜、糟汁待汤水滚沸时加入枸杞叶,再加入猪肝、瘦肉、粉肠调味,滚煮到刚熟时上碗即成。三及第主要分早餐和夜宵两类。早餐主要由早餐店及居民家庭烹制,口味以清淡、爽口能下饭为主,辅料多用新鲜的蔬菜;夜宵主要是夜宵饭店,供喜欢夜生活的人们及游客享用,烹制方法以口味重为主,可配之以客家咸菜,味道极鲜。
05
\梅江区
客家盐焗鸡制作技艺/
打卡地点:祥昌客家古法盐焗鸡
打卡理由
客家盐焗鸡是客家地区传统美食之一,其制作技艺的历史悠久,与客家先民的生活环境、迁徙经历和生活水平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均有客家盐焗鸡等美食。梅江区客家盐焗鸡制作技艺是客家盐焗鸡制作的典型,其传承着梅州客家民间传统的“盐鸡”制作,并突出“鲜润、咸香、醇厚”的特色。
梅江区客家盐焗鸡制作,要选用天然饲养一年以上的土种母鸡。制作时,要先将母鸡宰杀干净,在鸡胸前后各开一个小口,把内脏掏空并清洗干净,掏内脏时要十分小心,千万不能把鸡胆弄破。然后把干净的光鸡吊起沥干水分。香料、配料必须选植物材料,用适量的盐和花椒、八角、胡椒等配料研磨过滤成粉分两次涂抹鸡身里外腌制约2个小时。腌制好后把鸡的双脚翻转顺着插入鸡屁里面整好定型,然后要用砂纸一层内包后再用竹制的草纸三层外包,把鸡包好裹实,此为制型、包裹。盐焗所用盐选日晒干净海产粗盐,先将粗盐用松木烧成猛火用铁锅炒至80至90度;之后在热锅内留少许热盐,将包好裹实的鸡放入热锅热盐中覆盖煨制约2个小时。整个盐焗制作过程配料、火候、温度、盐焗时间的把握十分关键。
06
\糕点制作技艺
(??隍云片糕制作技艺)/
打卡地点:??隍万源斋
打卡理由
??隍云片糕制作技艺是梅州市丰顺县??隍镇民间独特的传统糕点制作工艺。当地传说,清康熙年间丰顺县一秀才连续五次科举不第,家中因供其读书而经济拮据,第六次赴考为节省盘缠,妻子将糯米磨粉加糖制成米糕,竟然考中举人,乡人认为“糕”与“高”同音,纷纷效仿制作,取义步步高升、飞黄腾达。
正宗的??隍云片糕主要原料为糯米、白糖、芝麻油,辅料是橙糖、杏仁、瓜仁、榄仁、香料等。??隍云片糕制作技艺分为炒米、陈化、制湿糖、入模成型、切片包装等步骤。
产品装璜美观大方,形状呈长方形,实物图形由一片一片构成,故称云片糕。且在上方印上有“双喜、龙凤呈祥”等字样,常用在搬迁、结婚等喜庆时间,寓意高升、行好运等。??隍云片糕具有色泽雪白、香甜软润、细腻柔软、片厚薄均匀、不散不粘、完整不碎、清香味美、营养丰富、香味纯正、软绵爽口、口感细腻、清香诱人、老少皆宜等特点。
07
\兴宁罗家通书推算法/
打卡地点:梅州市兴宁县福兴镇
打卡理由
广东省兴宁县罗家通书推算法,首创于清雍正二年(年),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作用。用此推算法推算出版的《罗家通书》曾得到清雍正皇帝恩准发行于华南五省。它的内容十分丰富、精确。主要包括月辰、头由、山课、嫁娶等。有诀言,有分述,有实例,运用39梗的算盘计算,细致深微,方便实用。
此技法推算的《罗家通书》是阴、阳历法,沿用我国尧典历学节气,结合中国岭南特点,和罗庆辉独创的技艺、经验,运用“升度表”推算时日、节气和日蚀、月蚀。同时还根据自己总结的“加五日,加三时,减一刻,进四分”的诀言来推算节气。
罗家通书推算法为婚、丧、嫁、娶、择地、建房提供具体运用。通书内容设有“百岁图”“八卦图”“六掌诀起例定局图”“罗经二十八宿度数吉凶”“地理总论”“水法总纲”等30多项。
08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
打卡地点: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
打卡理由
纸花是丰顺县埔寨镇独特的民间工艺品,其制作技艺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制作过程选料讲究,技艺精湛,具有民间风格。
埔寨纸花有牡丹、兰花、九里香、玫瑰、水仙、芍药、菊花、茶花、古榕等40多个品种,作品几乎能以假乱真。用料独特,花瓣必须用台湾特产的通草纸制作,涂色颜料要求上乘,用料还需宣纸、丝绸、好蜡、松香等,工艺精细。制作时先按需要将各种纸张染色,铜纸、铁线打上一层纸,按各种叶花形、花辨形剪好,再规形、过腊,用铜丝接好各种花叶柄。用通草纸、棉丝纸做好各种花蕾、花心、花朵、花瓣、花叶、茎、根等组合,定形、过腊。组花先组小枝,后组大枝,再组正头。做花盆用硬纸组,过光,画画。先染树枝、树身,最后落盆,整理好花形、调好色。
埔寨纸花多用于乡村民间节日活动,当地每年元宵节都要举办迎纸花游行比赛。当地在春节前后农闲时间,由民间艺人组织青年制作纸花,到元宵节那天抬出比赛。元宵节下午开始,各房亲纸花代表队抬着花台,每台分三阶、每阶三盆纸花,在赛花锣鼓的引路下,一簇簇排成长队,穿街过巷地游展,游行直到翌日的早晨才结束。
09
\采茶戏/
打卡地点:五华县采茶戏传承保护中心
打卡理由
五华县采茶戏亦称“粤东采茶戏”。最初,采茶戏所演的节目多是表现茶山劳动生活场景的小戏,角色只有一生一旦或二旦一丑,故称为“三脚班”或“三脚戏”。其后,在发展过程中经采茶戏艺人不断丰富、改进,逐渐发展出生旦、老旦、花旦、老生、丑公、丑婆等行当角色。由于其表演动作的创作源于茶农采茶、制茶、上山、下山等劳动场景,后改称为“采茶戏”,俗称“大茶戏”。
五华采茶戏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借鉴合唱、伴唱等配合形式。其唱词、念白皆以通俗易懂的客家方言为标准,以五字句、七字句较多,也有三字句、八字句和九字句,随剧情、人物性格不同有相应的变化。采茶戏的伴奏乐器以高音二胡为主,还有扬琴、琵琶、高胡、板胡、笛子等,适当时亦会加西洋乐器等。
五华采茶戏的表演内容源于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表演内容有传统戏和新创茶剧二类,传统戏多为反映纯朴爱情故事,以及弘扬传统社会道德、劝解人们向善等内容,如《补皮鞋》《俏妹子》《吹鼓手招亲》《卖杂货》等剧目。新创采茶剧目主要是近年来根据历史人物和身边故事创作的新剧目,体现了人们生活中真、善、美,有《乌云下的歌声》《茶山雾蒙蒙》《竹马路弯弯》等剧目。
10
\梅县提线木偶戏/
打卡地点:梅县木偶剧团演艺有限公司
梅县提线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客家人称“吊线戏”,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梅县提线木偶的造形精巧、生动迫真、形体高大,单个木偶高约为70厘米,其脸谱、服式等与汉剧、京剧人物造型基本相同。传统的提线木偶,一个木偶仅有3至5根线操作,经过后世不断改良和发展,现在每个木偶基本需要12根线控制,特殊的木偶更达20余根之多,且有硬线、软线之分。表演时,木偶的动作全凭演员在高台通过手指连线操纵完成,有时一个指头要操纵3根以上的线路,并通过由软及硬、由硬至软的不断切换变化,使得木偶表演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梅县提线木偶戏角色分为生、旦、丑、公、婆、净6大行当,表演程式包括唱、做、念、打4大类。其唱词、念白等主要采用中州官话和客家方言;唱腔以汉剧中的“二黄”“西皮”板腔为主,并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本地区戏曲、民间山歌等的音乐的技巧进行行腔、变腔,其独特唱腔“傀儡腔”正是在吸收客家民间小调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新腔唱法。伴奏音乐以汉乐音乐为主,并根据剧情需要灵活采用客家山歌、民间小调等民间艺术形式,其演奏乐器有头弦、洋琴、二胡、中胡、椰胡、三弦、唢呐、笛子、提胡等数十种。
梅县提线木偶戏的剧目分为传统戏和丑行戏两大类。传统戏主要以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历史人物等为题材,有较为规范的剧本,代表作《化子进城》《凤岭缘》等;丑行戏则以客家方言为主,吸收相声的说唱、道白、对白、抢白等表演艺术,通过插科打诨、互相嘲弄、一问一答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进行表现,代表作有《魂老婆》等。
11
\五华石雕/
打卡地点:梅州市五华县
打卡理由
地处粤东山区的五华县,山中多花岗岩石,自古当地乡民即以石为业为宝。明代已有以石建桥记载见诸史籍,县城至今犹存明嘉靖年间的董源石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华石雕艺人又先后参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及江西“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等的雕刻工作,故五华县在广东素有“石雕之乡”的称誉。
五华石雕多以花岗岩石和汉白玉石为原料,有圆雕、镂雕、浮雕、碑刻等多种造型技法。明代所雕的石狮,口含的石珠可自如滚动,但却无法取出;县城城隍庙的沉刻楷书《凤凰台》,笔画清晰,刚劲有力,是碑刻的精品;还有镂空精雕、玲珑剔透的画眉鸟笼等等,都显示了五华石雕传统技艺的精湛高超。当代五华石雕除以大型建筑装饰雕刻为主外,尤以都市、园林布置中的单体雕塑闻名。广州越秀山五羊雕刻的逼真,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前祥兽雕刻的古朴,海珠广场解放战士雕像的粗犷,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叶剑英元帅雕像的传神,珠海市具标志性的渔女雕像的秀气,呈现出五华石雕工艺上擅长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
12
\平远船灯/
打卡地点:梅州市平远县
打卡理由
据史料记载,梅州市平远县的船灯舞多年前即由福建武平县传入,主要分布于差干、仁居、上举、泗水等12个乡镇。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以及喜庆丰收之时,当地民间便制作、排演船灯舞。
平远船灯的“船”用木、竹制作,外表涂以鲜艳色彩,配以花束、彩带、彩灯。船无底,底部周围饰以布条,称“水布”。船灯舞由3人表演,男饰老翁,女饰孙女,分别在船头、船尾表演,另一人藏在舱内操纵彩船。伴奏乐器以民间管弦乐器为主,有时加上打击乐器。曲调大多为民间小调,表演内容起初为爷孙两人出海捕鱼,后逐渐增加男女谈情、劝世讽俗之类的内容。
13
\广东汉乐/
打卡地点:梅州广东汉乐协会
打卡理由
广东汉乐据考是古代汉民由中原南迁时带入的,有“中州古乐”之称,在大埔流传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广东汉乐保留了原有中原音乐的特点,并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等相融合,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一些成分,已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
按照传统的演奏形式、长期沿革的演奏习惯及不同用途,广东汉乐分成五个类别。一是丝弦乐,俗称“和弦索”。它是广东汉乐中最普及、最大众化的演奏形式。演奏时以头弦(俗称“吊规子”)或提胡领奏,配以扬琴、三弦、笛子、椰胡等乐器。二是清乐,又称儒乐。它追求比较高雅的演奏形式,为文人雅士所偏好。演奏时乐器较少,主要有古筝、琵琶、椰胡、洞箫等,人称筝、琶、胡“三件头”。三是汉乐大锣鼓,又称八音。它主要应用于民间迎神赛会或闹元宵等客家传统节日。演奏时以唢呐主奏,另辅以大鼓、苏锣、大小钹、碗锣、铜金、小锣、马锣(八音用)等打击乐器。四是中军班音乐。历史上它主要由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音乐班社演奏,作为仪仗性质的音乐,主要用于民间的婚丧喜庆活动。演奏时以唢呐为主奏乐器,配以打击乐和若干丝弦乐。五是庙堂音乐。它是举行宗教法事时演奏的吹打音乐,演奏时以唢呐为主,配以打击乐和若干丝弦乐。
广东汉乐曲目丰富,代表曲目有丝弦曲《单点尾》《玉山坡》《思夫》,唢呐曲《粉叠》《普天乐》《玉芙蓉》,庙堂音乐《一封书》《水底鱼》等。
14
\埔寨火龙/
打卡地点: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
打卡理由
埔寨火龙是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传统民间舞蹈,据《丰顺县志》记载,清乾隆六年(年),埔寨已就有表演火龙舞蹈的习俗。
埔寨火龙通常都在元宵之夜,于传说中埋了浊龙龙身的地方表演。整个表演由燃放禹门、烧烟架、舞火龙三个部分组成,有火缆队、喜炮队、龙灯队、鼓乐队共多人参加。先是几十个青年赤膊挥舞火炬绕场三圈,举行“金龙出洞”仪式。接着是点燃取自大禹治水传说的禹门,高大的门框立即喷吐出“鲤鱼跳龙门”的烟花胜景;接着是烧烟架,分层叠景且高达10多米的架上,当即展现出“大闹天宫”“蜈蚣吐珠”“菊花盛会”等烟花奇观。最后,由20多位赤膊壮汉手擎火龙正式登场,在绣球的引逗下绕场舞动,龙身两边火缆挥舞,金鲤、龙虾、鳌鱼等各式龙灯竞相伴随。跟着便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点龙”,霎时,龙口吐出串串金珠,龙身喷出缤纷焰火,火龙蜿蜒飞舞,动作古朴典雅、粗狂雄浑,一时间啸声大作,箭火频发,流星漫天,铳炮、鞭炮、鼓乐齐鸣,构成一个声光强烈、情境壮观、群情欢腾的盛大场面,表演也达到了高潮。
15
\广东汉剧/
打卡地点:广东汉剧院
打卡理由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是以西皮(北路)、二黄(南路)为主要声腔的外来剧种,流入大埔约有三百多年历史。年,大埔湖寮人钱热储先生根据外江戏的历史源流,将其改称为“汉剧”。建国后为区别于湖北的汉剧,而正名为“广东汉剧”,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现主要分布于粤东及赣南、闽西等地。
广东汉剧的声腔、板式、舞台语言都各具特色。舞台语言以“中州语音”为准,以西皮、二黄(南北路)为主要声腔。西皮曲调灵活,高亢激昂,流畅悠扬,婉转多腔,多用于抒发喜乐之情;二黄曲调平稳,宽广大方,优雅持重,常用于抒发哀怨。广东汉乐的曲牌杂调还兼有一些地方曲牌、民间小调和少量梆子、昆曲等,其板式分作慢板、原板、二六、二板、导板等。
广东汉剧分生、旦、丑、公、婆、净、末七种行当,净又有乌净、红净之别。各行当发声、唱腔均有严格区别。
广东汉剧的剧目丰富,代表性剧目有《百里奚认妻》《广东案》《蓝继子救嫂》《梁四珍与赵玉粦》《刘玄德过江招亲》《郭子仪拜寿》等。
END
图文、视频来源网络
星球互动
在你眼中
哪种非遗体验才是
梅州旅游C位呢?
你体验过梅州哪些好玩的非遗?
欢迎留言告诉星球君
更多精彩下回分享!
往期回顾玩转非遗|打卡城市No.19深圳玩转非遗|打卡城市No.18佛山玩转非遗|打卡城市No.17伊犁星球邀请
更多咨询,请扫码勾搭星球君~↓↓↓
给星球君点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