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成为了国人纪念爱国主义诗人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明天就是端午节,瀛海草根诗社的诗友们共同为端午进行创作,描写端午节的习俗,表达对屈原的缅怀。
端午祭
于海生
糯米浓香蜜枣甜,
粽包双髻马莲缠。
端阳江祭屈夫子,
一首离骚万古传。
端午节
于海生
鼓乐喧天震耳鸣,
汨罗江上竞舟行。
忠心赤胆人称颂,
千载屈原留美名。
端午情怀
段志娟
汨罗江畔月儿弯,
锣鼓喧天竞比帆。
端午佳节人鼎沸,
爱国故事永流传。
五月五贺佳节端午祭屈原
倪秀玲
击鼓望龙头,高歌浪遏舟。
滔滔多少恨,澹澹远方悠。
楚韵扬千里,初衷赋九州。
诗篇成绝笔,青史永传流。
端午
倪秀玲
艳阳辣辣卸衣装,
艾草熏熏送暗香。
糯粽传情千古祭,
离骚复涌九州昌。
汨罗卷浪承风骨,
鼓翰飞舟荡楚江。
永熠贞心辉日月,
激发世代铸国强。
端午情
姜振芬
避疫蛙藏五月节,
艾花门守耳边斜。
雄黄香草沾毒去,
角粽糖包防口噎。
屈子投江骚赋尽,
后人奋桨棹歌迭。
千秋万代学国士,
寸土安全不可缺。
端午情
姜振芬
屈子千年精气神,
舜尧万代准绳根。
亿民拥政劈新路,
全党忧国铲旧瘟。
环宇飞船天问我,
入流潜艇地惊魂。
灵均回望应足願,
世界领军华夏人。
龙舟情
陈凤明
端午同心战疫情,
不得汨水驾舟行。
口中常念翻飞桨,
耳畔犹闻呐喊声。
童年
陈凤明
一说端午包青粽,
几天几夜香甜梦。
学习上课心潮动,
添柴烧火锅前蹦。
家中兄弟多,
饭量爹娘控,
每人一份全吃净。
端午情
王振琴
五月榴花靓树红,
门前老柳翠条拥。
糯香甜枣裹芦叶,
多彩新丝缠几重。
水上龙舟争竞渡,
堤边锣鼓响声隆。
屈原神魄今仍在,
江岸离骚簇满丛。
端午
刘启海
天南海北飘香粽,
汩罗江上清流送。
栋材沉水因情重,
报国屈子人称颂。
轻舟绘彩龙,
万众追新梦,
长堤千里欢声动。
端午节欣览凤河
刘启海
夏叶阴阴碧水凉,
南薰百草起千祥。
芙蓉倩影七分火,
醉了长河九里香。
重五节
解春羊
端午浮飘角粽香。
龙舟竞渡鼓铿锵。
离骚千古清流颂,
屈子精忠世代扬。
端午
解春羊
屈子丹心著九章。
龙舟竞渡远流长。
叶包糯粽逸馨香。
吟诵离骚寻丽句,
经询世事觅良方。
笙歌盛世曲悠扬。
端午情思
王素平
端午抒词祭圣贤,
千年咏诵赞屈原。
汨罗江水空空也,
唯有离骚在世间。
端午节
王素平
端阳米粽香,
美味溢出窗。
院落榴花下,
邀君来品尝
粽情
武鹤鹏
糯米清香小枣甜,
亿民食粽话屈原。
直臣含恨投江水,
一首离骚世代传。
端午情
武鹤鹏
华人端午食香粽,
其中为把屈公颂。
直臣乃是国之栋,
楚王无道发逐令。
含冤汨水中,
百姓皆怀敬,
离骚一首传承盛。
端午情
石翠兰
青芦苇叶作浓妆,
红线缠身蜜枣香。
糯粽风情端午祭,
离骚传世妙文章。
颂屈原
石翠兰
每逢端午祭忠魂,
万古民声为屈原。
忧国悲伤诗画笔,
楚江一曲满芳园。
包粽子
闫明
往年花钱买
今年自个儿包
一个有点儿大
一个有点儿小
一个露着米
一个露着枣儿
自我感觉
挺好!挺好!
端午节
张凤芝
汨水流长万里涛,
屈公愤慨著离骚。
诸民难忘亡国恨,
祭祀英魂米粽抛。
忆端午
張秀军
端午薰风蒲艾香,
传承习俗寄情殇。
龙舟竞渡忠魂祭,
一曲离骚德显彰。
端午咏
张秀军
又逢端午粽飘香,
为祭忠魂投汨江。
竞渡龙舟锣鼓振,
离骚浩气咏传扬。
END策划:解春羊
编辑:刘启海于海生陈凤明窦伟
审核:王旭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