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儋州峨蔓火山岩海岸观“龙门激浪
”——风卷碧绸绣银边
作者:海军山文/图
站在崖上眺望海岸东北方向的景色站在崖上眺望海岸西南方向的景色海岸线上的防护林与植被悬崖上的植物,花朵香味类似九里香悬崖上不知名的植物,果实鲜艳海岸全景远眺悬崖峭壁原始植被丰茂最东面的海岸线上也散落大量的火山岩从龙井沙难处远眺火山岩海岸风光龙井海滩景点,海岸上的植被灯塔景点左面远眺,远处是洋浦开发区及港口早就听闻儋州市峨蔓镇的火山岩海岸风景独特,笔者最近慕名一游,果然名不虚传,不愧是海南最具特色的海岸之一。黝黑的火山岩成片地散落在海岸线上,竟堆起了数十米高的峭壁,夹杂和点缀着成片的绿色海岸植被与红褐色的峭壁,不时有成群的海鸟掠过崖下。登高远眺,水蓝沙白,浪涌鸟鸣,渔帆点点。怪石嶙峋的海岸看上去有些苍凉,却又透着盎然的生机。情不自禁赋上打油诗一首:“龙门自古震南疆,天涯遭劫恸九霄。黎民似蛟战八荒,血染岩礁骨成岭。风卷碧绸绣银边,壁前红妆艳蓝天。塔厌夕阳绘大路,从此儋耳无迷航。”
现在的峨蔓镇“龙门激浪”景区仍显得原生态,自驾游有顺畅的县道直通海边目的地,交能便利。峭壁上建有白色的峨蔓灯塔,远观一柱擎天,在夕阳霞光中格外显眼。景区附近,有三两个小村庄,基本上以种田和辅以农闲季节打鱼为生。由于岩壁曲折向海里延伸,构成了大大小小十数个港湾,最大的渔场和港湾位于最东面的龙井沙滩上,经常停靠着数十艘的小渔船,船上五星红旗迎海风招展,颇为壮观。另外,景区的路边有两三家农家乐式的小饭馆,一般情况下都能提供养殖或捕捞的海鲜。
站在火山岩堆积而成的海岸悬崖上,环视周遭到处,一切都显得那么郁郁葱葱。但亿万年前这里曾有过如灭世一般可怕的火海。当海上的火山喷发时,海岸线一带浓烟滚滚,无数炽热的岩浆与沸腾的海水交融,翻江倒海;火山灰与水雾遮天蔽日,无法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可怕的景象……
据考古记载,琼北(包括琼北部海上)地处火山地震带上,火山活动频繁,最后一次的大喷发是在一亿多年前了。如果在地图上将儋州市洋浦角与文昌市的石头公园,用一条直线连起来,约占琼岛陆地面积三分之一的地区(约1万多平方公里)都曾属于火山活动区。如果留心观察,从海口到澄迈、临高,再到儋州洋浦湾海岸,随处可见类似的火山岩石。然而从洋浦湾再往西南的昌江、东方一带的海岸就极少看到这类火山岩了,但也不是说就没有了!在远离洋浦湾数十公里外的昌江湿地附近的海底一样有大片的火岩。笔者曾在昌江湿地的海边,亲眼目睹了退潮之后的海底散落的无数的火山岩,越往海里去似科就越密集。
火山喷发时固然是一场大灾难,但灾难过去后也意味着新生与机遇。火山灰、火山岩浆中富含着各种微量元素,能让土地更加肥沃。冷却后的火山岩浆变身为火山岩(玄武岩)也是宝贵的财富,它们构成了新的火山地貌,如海口火山口及峨蔓火山岩海岸,现在已成为风景名胜。聪明的儋州人“靠海吃海”,竟然将火山岩加以巧妙利用,变成了海盐的生产工具。离峨蔓镇的火山岩海岸不远的洋浦湾边,有个“千年盐田”景区,里面所有晒盐制盐的工具就是由一块块火山岩石凿出来的。这些散落在海岸边的大大小小的火山岩,其顶部被打磨平整,在四周留有海水的围挡。当涨潮时,海水会淹没这些岩石,当海水退去时,留在石头上的海水就成了制盐的原料,黑色的火岩加上日光的曝晒,效率高,能节省晒盐时间。
与千年盐田景区不同,峨蔓火山海岸景区地势更高,不适合产盐,却适合观光。景区中有龙门激浪、五彩海滩和龙井沙滩若干个观景点。龙门激浪景点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的龙门山。当地人把海岸边最高的岩石山称之为龙门山,龙门山是座屹立于海岸的岩石山,最高点39米,山上怪石嶙峋,从北望南,延绵起伏,状似万里长城一段,雄伟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高30多米,宽阔20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形,北风掀浪,撞于石门,鸣声如鼓,回响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
龙门的称谓也与传说有关,“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有一犁头石,长年随波冲击,铲去海坎之石,故龙门有壁立之形。其壁中有一洞上通那细岭,可容数百人行走。据《儋县志》记载,明代黎族首领符南蛇组织黎汉灾民起义失利后,起义军余部曾守于此,忽山忽海,神出鬼没,同官兵周旋十多个春秋。”海南地处边荒,生存环境恶劣,古代黎民存世的传说大都比较悲壮,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在风高气爽的季节里,登高远眺,海天一色。观龙门激浪奇景令人感到震撼的同时,也激人奋进,可以驱走内心一些的压抑的负面情绪。整个火山岩海岸犹如一条长长黑色的巨龙,盘在岸边,将龙爪“探”向深海与巨浪博斗。
到峨蔓观海的人,第一时间都会被火山岩构成的大片险峻的峭壁所吸引,峭壁蜿蜒曲折地横亘在长达数公里的海岸线上,有的火山岩峭壁层层叠叠,如黑色的石林;有的峭壁犹如一块五颜六色的五彩油画挂在碧海之上;有的峭壁被密密麻麻地杂草、灌木丛与海防林所包裹,似与大海和蓝天相融。绝大多数峭壁的火山岩石都很粗糙,但受亿万年来受风气的影响,崖上也有相对光滑的裸露的巨大圆石。
海岸植被很丰茂,除了人工种植的常见的海防林——木麻黄树外,还有椰子树、榕树、苦楝树和仙人掌等,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字的海边草本植物与灌木。笔者曾在峭壁上遇见一种成片的植物,嫩黄的花朵散发出类似于九里香一样的香味;也看到半人多高的,茎细长如筷子般的植株,叶子很少,但果实却很鲜艳夺人眼球……
沿着小路下到峭壁下,海湾中到处是黑色的玄武岩,仿若身处“岩石王国”中。而漫步海难礁石,透过澄清的海水,常年没在海水里的黑色火山岩,成了海底生物最好的家,上面除了覆盖着密密麻麻的牡蛎壳外,还有长满了厚厚的海草,潮来潮往,海草随着海流摇曳,妩媚灵动,有如海上草原令人赏心悦目。沿途看到不少村民在礁石上、在海里拾挖海螺。回望悬崖峭壁,海风狂啸中,波涛拍打着峭壁,激起无数的浪花,犹如黑色的巨龙博浪汲水,又似巨鲸戏水。
峨蔓火山岩海岸从明代开始,渐成海南名胜,而“龙门激浪”也声名鹊起,备受游人称奇。前清拔贡陈有壮题有七绝一首:“龙门峭石势嵯峨,远望潮来卷白波。漫道艰难惊蜀道,吾乡仍有险途。”诗中借景抒情,借蜀道之险赞誉“龙门激浪”胜景,耐人寻味。从明清至今,峨蔓火山岩海岸雄奇的景色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吟诗作对,曾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又如清朝的韩祐也题有七绝:
禹辟龙门山有名,凌空际水自天生。
浮桃漾日朝舒锦,鼓浪无风夜发声。
起蛰蛟腾寻变化,乘时鲤跃启文明。
儋南头角峥嵘者,试听春雷快步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