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九里香 > 九里香炮制 > 正文 > 正文

如果设计是真爱,可以做一辈子吗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9 17:24:02

“设计赚钱吗?“

”设计能养家糊口,能发财致富吗?”

“设计可以做一辈子吗?”

总能碰到设计师问这样的问题,甚至有不少同行直接说,想发财赶紧转行,设计是没法做一辈子的。

有人会让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是一笔无限财富!

但是

现实却是因为从事了才会产生感情!

▲奥斯卡?尼迈耶百岁高龄还在坚持设计工作,

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艺术与设计”,

设计的作品一个比一个神奇,

为之震撼!

▲潘普利亚教堂

▲鸟瞰巴西利亚

▲总统府

▲巴西利亚最高法院

▲巴西议会大楼

▲巴西利亚大教堂

▲教堂内部

脑洞通天的扎阿姨,一旦开启设计模式,任性到炸

每一个设计都会让世人惊喜,

将一生时光投入设计。

她爱上了设计,设计成就了她,

在这个以男人为主导的行业里,她注定是传奇。

“女魔头”

▲建筑界的“女魔头”——达姆·扎哈·哈迪德

▼丽泽SOHO

▼墨尔本花瓶大楼

▼蒙特雷的社区住房

▼里约热内卢Atla?ntica别墅

▼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伦敦水上运动中心▼望京SOHO▼滨江博物馆▼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楼

扎婶曾说过她把自己嫁给了建筑,

和建筑一起长相厮守。

BUT

来看看日本

从最熟悉的平面设计来说,葛西熏、伊藤透、松永真、北川一成、泽田泰广、五十岚威畅、佐野研二郎、广村正彰、胜井三雄……这些设计师六十岁之后,依然奋战在商业设计一线,用尽一生来爱自己的设计。

再看看▼玛莎施瓦茨

景观史上公认的十大景观设计大师之一

是一位景观设计领域中的勇敢拓荒者

“女疯子”

一位“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景观设计新的表现形式,希望将景观设计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而值得尊重的景观大师。

拥有景观建筑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玛莎.施瓦茨,一向以不走寻常路和挑战传统的设计手法而享誉国际景观建筑界。

▼爱尔兰都柏林,都柏林大运河广场▼美国西雅图,金县监狱广场▼美国西雅图,金县监狱广场▼重庆万科凤鸣山展示区▼德国慕尼黑,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

那么欧美,即使八十岁还在设计一线的设计师也不在少数,80多岁乔治阿玛尼每年都有新作,还跨界去设计酒店;贝聿铭92岁还在设计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字体设计师HermannZapf在84岁高龄时,重新设计Optima字体……这些活跃在一线的老设计师,年年有作品亮相,创造力惊人。

不但高龄还在设计,甚至没有退休的打算,最终老死在设计岗位上的也有,72岁的田中一光死在看设计打样稿的路上;73岁的路易斯·康因为项目出差,返回途中,死在了火车站的卫生间里;奥斯卡?尼迈耶98岁还活跃在设计一线,逝世,去世之前还在设计。

老设计师的画风是这样的。

这么一看,设计不但是可以做到老,简直就是可以做到死的行业。怎么那么多人问设计能不能一辈子呢?

再来看我们国家,真正还在设计一线的老设计师,一只手都能数得出来,就那么几个人,再加上香港的靳埭强、陈幼坚、高文安等,大概也不会不超过10个人,简直比稀有动物还稀有!

▲可爱的贝聿铭大师

贝大师以99岁高龄

一生作品无数

他是

经典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

显示出一种稳重与优雅的特质

到近几年完成的

都共同显示出

现代经典主义

坚实的体量,清晰的几何切分

而这种质感正是

贝聿铭大师的一生最爱

——洞石

洞石的色调以米黄居多

使人感到温和,质感丰富,条纹清晰

促使装饰的建筑物常有

强烈的文化和历史韵味

对于洞石的偏爱

不提的另外一个作品是就是贝老位于北京西单的

怎么老设计师都成稀有动物了呢?

我们国家市场经济起步太晚,直接导致我们没有形成的设计生态,时间太短,根本不足以形成成熟的设计生态,但是设计却是需要时间沉淀的,越老的设计师,设计做得越好,也越能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

这一点从日本可以看出,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商品经济彻底摧毁,六零年代,日本将设计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东京奥运会,二十多年的历史,已经沉淀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随后的七零、八零、九零年代,直到现在,可谓人才辈出。

第一代老设计师为日本这个国家,为商业经济作出大量的精彩设计,日本也因此成为设计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注册建筑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数量也是首曲一指的;他们优秀设计师的业务,遍布全球各地。下面这个有型的老头子荣久庵宪司,在90年代就为中国海尔做过不少设计,助力海尔走向世界,海尔也是没有办法,那时候国内没有什么像样的设计师啊。

▲荣久庵宪司设计中的敬畏自然之心

有了市场经济才有商业设计,所以商业设计师从业时间最长的也就二十多年,但是这些起步于九零年代的设计师,大部分早已经不做设计了。这样一来,很明显,在我们国家终生设计是没什么榜样的。

而我们的国家,商业设计所经历的历史,大概相当于日本的六零到七零年代的,二十多年,在这样的一个设计时代背景之下,前意识设计叶平认为需明白两个基本点:

第一,我们的商业设计进程

前面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学术和人才的断代姑且不论,改革开放前十年,商业还是一个萌芽阶段,真正的市场经济不足三十年,商业设计历史也仅仅只有二十多年,商业设计是高度依附市场经济的,我们经历了十年浩劫,花了几年才醒悟过来,然后二十多年,完成了从农业大国向制造大国的挺进。

当下,生产制造成本和地域优势已不再,国家也正在高举高唱振兴实业,推进品牌计划,日本六零年代就将设计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我们晚了整整50多年,我们正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家挺进,世界实体经济格局,逼着我们去增加产品的高科技和附加值,去建立品牌,设计在经济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这是大的设计时代背景,每一个设计从业者应该看到这样的一个历史机遇。

第二,设计是人生长跑

设计是人生长跑,对设计师,对企业主同样适用。

对于设计师:

设计师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不要急功近利,真正的好设计师至少也得十年之功,不是两三年时间就能成为一个好设计,想着做大客户出名,一味的想着去炒作。你去看日本优秀的设计师,有机会做大客户的,那个不是四十岁之后,佐藤可士和、原研哉在40岁之前的也只是万千设计师一员,原研哉在44岁才被前辈大师田中一光看上,推荐为无印良品的设计负责人,二十多年的设计思考和专业积累,在无印良品这一客户上得到体现,助力无印良品走向世界,才终于在行业中扬名立万。

对于企业:

希望花点钱,一次性把企业设计做好,这种想法应该尽早抛弃,企业的形象设计,产品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所有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都是一个不断改进,盘旋完善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又需要一套系统的设计策略在支持。苹果公司的长期设计策略,九零年代初就有了,无印良品在八零年代就制定了系统设计策略。

设计是一场人生长跑,对于设计师,对于企业主,这个意识在中国商业设计发展的未来,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与企业一起去长跑,这个正是前意识设计致力去做的,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以长跑者的心态去面对商业,面对客户,面对所有的设计同仁。

“设计能做一辈子吗?”

“是真爱吗?”

“真爱自然会一辈子。

注:本文部分来自深圳前意识设计,由新景观整理编辑,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进入?最新招聘信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ulixianga.com/jlxpz/1271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九里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