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香书院-学年第二学期例会第4期
4月29日下午15:00,九里香书院—学年第二学期第四次例会在田家炳室举行。九里香书院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此次例会。例会由博士生林洁主持。
本次例会共有两个环节,即读书分享和国内外政策分享。读书分享首先,李雨亭同学就《二十世纪以来的社会理论》的阅读和学习情况进行了汇报。她首先介绍了该书的整体框架内容;接着重点阐述了结构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等理论,并结合教育研究中的运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福柯的考古学与系谱学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最后分享了论文写作中关于理论框架运用的学习体悟。
随后,两名点评嘉宾进行了点评。黄莺同学对分享的内容进行了点评,并对汇报中谈到的符号互动论进行了补充和解释,还强调了该理论对当下研究的启示。罗婷同学首先对该书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补充介绍,接着对该书的内容进行了整体评价,然后结合实例进一步解释了网络空间理论。
接着,与会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围绕“囚徒困境”、帕森斯的社会学相关理论等内容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国内外政策分享李荷同学对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她从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回顾、高质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创新点等五方面展开介绍,强调了该政策的纲领性作用和政策落实的重要性。郭明旸同学分享了两个关于美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在介绍《重新思考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年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更新》时,重点阐释了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价、基础设施等五方面内容;在介绍《教师数字学习指南()》时,强调了把数字公民技能纳入教师培训课程、教师要支持学生的社会情感需要等内容。最后,与会同学就“强师计划”的重要性、方向性及政策愿景和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乡村教师职称、如何“联动”等内容展开了讨论,还就国外政策中提及的把数字公民技能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在职前教师准备项目中使用技术的四项指导原则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交流。
通过本次例会,一方面增加了同学们的社会学理论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我国新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