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九里香 > 九里香贮藏 > 正文 > 正文

一代巨匠的血脉传承徐悲鸿家族艺术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19 12:52:15
治白癜风偏方 https://m-mip.39.net/nk/mipso_6329464.html

展览时间:.12.23-.02.20

展览地点:外滩艺术空间(上海九江路号上投大厦)

年是新中国的70华诞,70年壮丽,山河锦绣。年也是上海信托外滩艺术空间运营的第3个年头。在这一千多个日子里,我们讲述了许多艺术大家的故事,也见证了许多传奇经典,在做好信托本业的同时,为“展示艺术经典、积淀文化精髓”不遗余力。在这个值得铭记的年份,上海信托外滩艺术空间联合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一起策划筹备了“艺道相传——徐悲鸿家族艺术展”作为跨年大展。空间展出了徐悲鸿先生与其子、孙的绘画创作,还呈现了徐氏家族珍贵的史料物件。我们希望能通过三代人的艺术呈现形式,向社会大众讲述“艺道”与“家道”的传承。徐悲鸿先生是我国艺术巨匠,同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是首位将西方写实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画技法完美融为一体的中国画家,还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改变了过去中国画坛盛行的抄袭仿古之刻板腐朽画风。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徐悲鸿在绘画理论和实践上的卓越成就以及在美术教育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他被国际评论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徐悲鸿自幼就随父亲习诗、书、画、印,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其父徐达章亦是知名画家,精通诗文、书法、篆刻,尤擅绘画。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先生,之孙徐骥先生都深受家风传承,致力于绘画艺术教育与创作事业,身体力行地将“艺道”与“家风”代代相传。艺道需要传承。作为国内历史悠久的老牌金融机构,上海信托同样也在贯彻与传承信托精神与信托之道,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各个方面丰富社会公众的艺术生活及审美意趣。我们一直以来秉持“笃守诚信、创造卓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美好生活创造价值。正如艺道传承需要筚路蓝缕、执守如初,信托之道亦是受人之托、一诺千金。我们的家族信托也正是为了让委托人的家族精神长传不息。相信经过我们数代信托人的薪火相传,也将诠释与传承属于上海信托的“信托之道”。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年12月

理论的勇气

一个巨大的身影留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无论谁也不可能抹杀他所曾起过的重大历史作用。他最有成效地利用了五十八年的短促时间,身后留下巨大数量的作品和思想财富。徐悲鸿不是专门的艺术理论家,他把自已的艺术实践和理论认识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总结自己的实践,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理论。他在青年时代提出了改良中国画的完整主张,后来发展为复兴中国美术运动的思想。解放以后他从解放区文艺中看到自己过去的不足,可惜未能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发展他的理论认识。但是他历年发表的文章中所一再阐述的一些重要观点,对于探讨当代美术的发现,仍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徐悲鸿《万古云霄一羽毛》6.2×2.7cm“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这是艺术拓荒者所信守的格言。认为是真理,就坚持;认为是错的,就不容情地批评;道不合,分道扬。见人有一艺之长,即欢欣期许,甚且不惜“誉人太过”。尽管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看法有分歧,但是对于他做为理论家的许多可贵品质,人们却不能不由衷地钦敬。有坚持真理的精神,才会有理论上的勇气。悲鸿在欧洲经历了近九载的留学生活之后,于年回国,次年春,他与田汉、欧阳予情等一起组织南国社,并成立旨在“培植能与时代共痛痒而又有定见实学的艺术运动人才以为新时代之先驱”的南国艺术学院,徐悲鸿任绘画科主任。此时,他关于美术改革的思想,也由“中国画改良论”进一步发展,提出“吾归也,于艺欲为求真之运动,倡智之艺术,思以写实主义启其端,而抨击投机商人牟利主义……”(《悲鸿自述》)他还提出了一个艺术家的准则:“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这段话,出自《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徐悲鸿借用这些语言,发扬自己的艺术主张。他认为艺术之道以达到中庸为顶端,而其中就包含着广大与精微两个方面。徐悲鸿书法作品“夫道以中庸为至,而固含广大精微。昧者奉平正通达温顺良好为中,而斥雄奇瑰异者为怪。其狂者则以雄悍疾厉为肆,而指气度雍容者为伪,互相攻讦,而俱未见其真者也……”(《齐白石画册序》)这段话很能代表徐悲鸿的艺术见解。他认为艺术品中的气度容者,与由正而变的雄奇瑰异,都达到艺术上中庸的高度,是艺术上的真。平正通达、温顺良好是平庸,甚至乡愿式的伪。犷悍疾厉,追求怪诞,是一种妄人大胆;矫揉造作,也是伪。而在愚昧者和疯子的眼里,却常常颠倒了真与伪的关系。其要害,即不懂得究竟什么是艺术的真。徐悲鸿《松柏双鹤图》真,是徐悲鸿几十年来一直十分重视的一个范時。“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艺术家既有求真的精神,故当以阐发造化之美为天职(并不仅是义务)……”“若此时再不振奋,起而师法造化,寻求真理,则中国虽不亡而艺术必亡……”(《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这些话说明他所说的“真”其具体涵义主要是写实,与他所说的现实主义内涵基本相同。徐悲鸿《柏天受鹿》×53cm/年“求真”的思想,也是他继承着五四以来追求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徐悲鸿复兴中国艺术的理想,也正是几十年来,有志于中国艺术改革的许多志士仁人共同的理想。徐悲鸿此时提出复兴中国艺术,是由于从抗战以来,中国美术创作现实主义的发展,看到了新的发展的希望。“吾国因抗战而使写实主义抬头,从此,东西美术,前途坦荡……”(《西洋美术对中国美术之影响》)这是他对二十年来中国美术发展趋势的基本估计。从年起算,二十年之后,恰好正是新中国的美术创作出现第一个百花齐放的高潮之时,可惜徐悲鸿未及亲见那时的盛况。但是在解放后,他见到解放区大量美术作品后,却还来得及重新认识和补充他关于现实主义的见解:“吾虽提倡写实主义廿余年,但未能接近大众……”“艺术家应到战斗中去,不但可以退锈,而且可以更锋利……”他没来得及把许多新的构思都画出来,也没来得及留下新的著述。但是他扶病去水利工地深入生活,已经以行动对自己的理论作了完美的补充。徐悲鸿《立马图-奔马》×67cm/年徐悲鸿期望新艺术基础现固之后,将有各派挺起,大放灿烂之花。说明他不面于门户、宗派之见,他很清楚美术面貌单一,不能有灿烂的繁荣局面。只是,中国社会主义美术的真正繁荣,比他预期的还又再迟了二十年才开始到来。原来艺术的发展竟还要受到社会环境如此强烈的制约,这也是徐悲鸿当时未曾料及的。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上,徐悲鸿完成了先驱者的责任。他提出的许多重要理论课题,人们还将继续探讨下去,他理论的勇气,也将做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后来者所继承。

李松

年2月10日,写于北京

徐庆平先生书画记

徐庆平教授是中国现代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儿子,但他却没有以此名门光环作为骄人的资本。作为美术史学家、画家、书法家、博士生导师,他是一个儒雅谦和、坦诚平易的蔼然长者。但你真正走进庆平先生,以心求画,又会在他温和的态度里感受到“绵里裹铁”的威力。父亲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天”的奔腾骏马已成为徐悲鸿的人格象征。于是徐庆平先生就自然地和马有了不解之缘。他自小画马,临父亲的马。后来几度深入内蒙草原,更深地体会了铁骑长风的气势。在《八尺飞龙如风至》《八骏图》《万马奔腾》等画作中庆平先生表现的就是这样的壮观景象。除了画马,庆平先生还喜画虎。在一般人的眼里,老虎是可怕的动物,但在他的眼里,那斑斓美丽、虎腾虎跃的勇猛却总是令他心仪而感动。有这样雄强伟岸之美学追求,才有庆平先生笔下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长城,那大漠孤烟中不屈不挠独自前行的人,在风浪和礁石搏击中高傲飞翔的海燕……这和悲鸿大师的马、雄狮、苍鹰是一脉相承的。徐庆平《瑞士农村小景》57×84cm/年雄强刚劲外,庆平先生也有着清朗柔和之情,可谓优美之至。他有着对美异常敏感的心:那渔舟唱晚、澄江如练的太湖,幽深寂静的故乡毛竹,草原上绚烂的晚霞牧歌以及抱羊如子的深切的牧羊人,还有红硕的山茶、美丽的凌霄花都是水墨与色彩的交响,沁人心脾。庆平先生还在中国画里特别引进了光的效果。他对描绘色彩在阳光(也可以是室内光)下瞬间变化的印象画派非常喜爱。在《北海公园之夜》中,他就用心描绘了夜色里美丽的冰上之光,那剔透晶莹、清澈明净之美非玉壶冰心者所能画出。徐庆平《天山风景》65×cm/年柔和深情还反复出现在画家同一母题的画面上:母马与小马、大虎与小虎、大熊猫与小熊猫还有老猫与小猫……父亲是他身后永远不倒的力量源泉,如高山仰止,母亲的慈晖却是他切近体己的眷眷温暖,像长河流水滋养他一生。也许《山高水长》就表达了画家对父母敬仰深情的拳拳之心。然而父亲却过早地逝去了。《母子》《春歌》《舔牍》就是母子之情的相濡以沫,《习奔》《志在万里行》《饮水思源》就是母亲的谆谆教导,有这样坚强美丽不凡如孟母的母亲,画家是幸运的。徐庆平《黄山雨霁图》庆平先生刚柔相济,崇高与优美并重的美学风格,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亦有着很好的体现。他感到万分幸运的是他的书法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徐悲鸿。“拔山盖世之气,长河大海为辞”是父亲在书法集联的扉页上给他的题字。徐悲鸿先生在“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中又奉行着“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哲学,即使追险绝也终能归平正而守住中国文化的根本和临界。想必庆平先生综合融会之而更多驻足在了后者。是的,“中庸”之道,不是骑墙,是执矛盾两端而并举、适度的辩证法,庆平先生深得此道才能如此执刚柔两端而并蓄,从而有着深可咀嚼回味的无上智慧。徐庆平《三峡徐庆平》×85cm最后要提及的是庆平先生的蔼然仁厚之德。这是滋养其才学书画的宿营地。留学法国多年,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多年,法语世界的优雅在庆平先生的风度气质里有着很多的体现,但他却更是守护中国文化之根的人。“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父亲教他的这几句话庆平先生曾手书多次,铭刻在心。孟子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豪情,父亲徐悲鸿曾郑重手书之,庆平先生亦郑重手写之……这历历墨迹沉潜的是深厚、坦荡而浩浩汤汤的威仪人格。这是中国人弥足珍贵的内圣之德。这是庆平先生秉承父亲的精神也是秉承无数仁人志士的精神而继续的品德,这是人端正儒雅的根本。

王文娟

一代巨匠的血脉传承

徐骥的父亲是一位美术教育家、画家,父亲在上世纪80年代赴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并成为建国后获得巴黎大学美术史博士第一人。父亲从国外购回了大量的画册和艺术书籍,而酷爱音乐的母亲会弹奏一手漂亮的钢琴,父母给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使他对艺术的创作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升华。这样的环境,使他在绘画的色彩、构图方面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小的耳闻目染,使得徐骥在艺术营养的吸收方面也远远高于普通人,从而为他摸索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基础。儿时,徐骥在周末,经常随奶奶一起去我国著名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夫妇在北京东单的小院家中玩耍,一头银发的王合内先生每次都和蔼可亲像讲故事一样介绍着她手下做出的一件件作品,王先生最善创作动物题材的雕塑作品,她的动物题材雕塑,充满着对生命、生活以及对中国的热爱。王合内先生的作品纯净、超脱,比如刚刚出生的小牛,嗷嗷待哺的小熊,喵喵动人的小猫,实实在在把徐骥吸引住了,总是央求着王奶奶给他一把胶泥,教他捏出一只只简单可爱的小动物。正是因为徐骥从小往来于祖父辈的艺术交流与交集中,获得了常人难以获得的艺术理解力及穿透力,使得徐骥的艺术之路绽放着不一样的色彩。徐骥《秋长城》60×80cm/年父亲一直推崇印象派画家,尤爱莫奈、毕沙罗、西斯莱等,对后期梵高、高更也赞赏有加。徐骥深受其父影响,他一直认为在千幅作品中,必定色彩艳丽者最引人注目,之后才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ulixianga.com/jlxyc/12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九里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