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花
凌霄花,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花。是我国传统园林花木中四大藤花(紫藤、凌霄、忍冬、葡萄)之一,其枝干婀娜多姿,叶翠花红,花期又长,很有观赏价值。夏秋二季常见于城市大院围墙上和乡间院落大门内外,是一大园林墙景,很是招人喜爱。除观赏价值外,凌霄花还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医院主任中医师余龙龙给大家说说这味传统中药——凌霄花
凌霄花来历
凌霄花花名的来历在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相传闽西有一个叫龙地的山村,村里住着一户姓董的财主,他家有个可爱美丽又能吟诗作画的女儿——凌霄。
凌霄渐渐到了出嫁的年纪,她悄悄爱上了勤劳善良、高大英俊的长工柳明全。凌霄偷偷为柳明全缝制新衣裳,还经常把好吃的拿给他,俩人山盟海誓生死都要在一起。财主和他老婆正在四处择婿,希望凌霄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凌霄和柳明全相恋的事终究被他们知道了,财主怒气冲天,命家丁把柳明全毒打了一顿,然后丢到了荒郊野外。柳明全在深夜就离开了人世,第二天,善良的乡亲们把他埋在了村外的小河边。过了几日,一棵大柳树很神奇的从柳明全的坟地上长出来,它枝叶繁茂,细长的柳条随风摇曳,好像在呜咽着诉说自己的悲伤。
因触犯家规被董财主关起来的凌霄,日夜思念柳明全,不吃不喝,面容憔悴。一天,凌霄从丫环那得知柳明全已去世的消息,她像疯了一样冲出家门扑到柳明全的坟前。凌霄姑娘拜了三拜,就一头撞死在柳树上,霎时变成一棵木质藤,缠绕着树干执着的向上爬,很快就和柳树依偎生长在一起,藤上开满了红色的花朵。
后来,人们发现凌霄姑娘变成的花,可以活血化瘀、解毒消肿,能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疾病。为了纪念凌霄姑娘,人们就把这味中药起名叫“凌霄花”,并一直沿用至今。
性味归经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凌霄花
别名芰华,堕胎花,藤罗花等。
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花。7~9月间采收,择晴天釆下刚开放的花朵,晒干。
生于山谷、溪边,疏林下或攀援于树上、石壁上或为栽培。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等地。
干燥的花多皱缩卷曲或折叠,微有香气。味微苦而略酸。以朵大、完整、色棕黄、无花梗者为佳。
酸,寒。
入肝经。
凉血去瘀。治血滞经闭,癥瘕,血热风痒,酒齄鼻。
①《本经》:"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闭,寒热羸瘦。"
②《药性论》:"主热风,风痫,大小便不利,肠中结实,止产后崩血不定,淋沥。"
③《日华子本草》:"治酒齄,热毒风,刺风,妇人血膈,游风,崩中,带下。"
④《履巉岩本草》:"降诸草毒。"
⑤《医林纂要》:"缓肝风,泻肝热。治肝风巅顶痛。"
⑥《天宝本草》:"行血通经:治跌打损伤,痰火脚气。"
内服:煎汤,3~6克;或为散。外用:研末调涂。
气血虚弱者及孕妇忌服。
①《药性论》:"畏卤咸。"
①治女经不行: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下。(《徐氏胎产方》)
②治通身痒:凌霄花为末,酒调服,一钱。(《医学正传》)
③治皮肤湿癣:凌霄花、羊蹄根各等量,酌加枯矾,研末搽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肺有风热,鼻生瘙疱:凌霄花半两(取末),硫黄一两(另研),腻粉一钱,胡桃四枚(去壳)。先将前三味和匀,后入胡桃肉,同研如膏子,用生绢蘸药频频揩之。(《杨氏家藏方》紫葳散)
⑤治酒齄鼻:㈠凌霄花、山栀子。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调下,日进二服。(《百一选方》)㈡以凌霄花研末,和密陀僧末,调涂。(《岭南采药录》)
⑥治大便后下血:凌霄花,浸酒饮服。(《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误食草药毒者:每用凌霄花同黑豆一处蒸热,拣去花,只服豆三、五粒。(《履巉岩本草》)
药膳
凌霄花阿胶粥
原料:凌霄花、阿胶各10克,糯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凌霄花用清水煎煮,去渣取汁备用。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煮粥,阿胶、凌霄花药汁放入同煮。先用大火煮沸,再改小火慢煮,粥熟时加入红糖即成。
药膳功效:此方具有治疗血虚导致的闭经、面色萎黄症状的作用。患者可每日食用1—2次。
最后提醒家长:凌霄花虽美但不可以给小孩子玩。这并非有毒,而是因为凌霄花久闻伤脑,其花粉对眼睛的刺激性太大,侵入眼中会引起红肿,易伤眼。
余主任慈信堂坐诊时间:每周五下午2:00-5:30
-END-
文字/余龙龙
排版/慈信堂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