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病“欲解时”的涵义
“欲解时”在教材中解释为疾病可能得解的时间,非病必愈之时。但各大临床医家补充为在六经各自的欲解时内,疾病轻浅者可“得解”,若正邪交争剧烈者可表现为“加重”。“欲解时”中以地支记法来作论述,而地支对时间的表达范围颇广,如地支中的寅在一日中为凌晨三点到五点,而在一年中为正月,还可表示十二年中的一年,各个医家对此地支描述的时间属于哪种情况观点不一,纵观各家之言,笔者趋于在急性病中以一日中十二时辰为宜,而在动辄数年的慢性病中以一年中的月或十二年中的一年来找寻它“欲解”的规律。
六经“欲解时”对诊断疾病的作用
凡在各经欲解时发病,或加重,或减轻,多可定位在该经。因为在欲解时发病者,说明该经当盛反虚,邪乘虚入;加重者,说明邪在该经,值气血旺盛之时,正与邪战,正邪交争则症状加重。以上所述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例如《伤寒论》第61条云:“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为昼日已虚之阳,得天阳之助,欲外出与邪争而不能胜任,故烦躁不得眠。可判断此为阳虚阴盛烦躁。又如第条云:“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为妇人“热入血室”,阴分热邪与夜行于阴的阳气交争剧烈,使心神出现谵语不安。朱壶山在《伤寒论通注》中道:“以潮热论,竟有定时,以盗汗论,偏在寐后,热入血室,白昼清明,久病湿寒,不宜阴雨。如谓无关时令,何以悉合阴阳?”在临床上确实也有些病症符合这些规律,
王洪图教授在《内径临证发挥》中论述一病案可作说明。刘某,男,60岁,2周来每至下午4~5时头晕欲倒,不能站立,舌红苔薄黄,脉实有力,大便干,数日一行。因阳明燥金之气旺于申酉,治以清泻。方用:炒山栀10g,炒枳实10g,生大黄3g(后下),2剂,水煎服,日1剂,服后即愈。
ref:张贝,赵鸣芳.浅谈《伤寒论》中六经欲解时[J].四川中医,,33(02):20-21.
九里香